麦田中的稗子
王其昌
谈到基督教,有人会质疑:“基督教听来满不错的,怎麽会在历史留下劣迹败行?”
是的,基督徒也是常人,也曾犯过不少错误。例如中世纪教会对哥白尼的逼害,或设立异端裁判所,都是把教条极端化引起的悲剧。就是到了今日,偶然读报也看到牧师或教会的丑闻,使人不胜困扰。
不过耶稣基督不但不回避这方面的问题,并且早已为我们提供答案。在马太福音十三章24至30节及36至42节里,记述耶稣向门徒讲了一个“麦子与稗子”的比喻说:有一个田主在田里撒下了麦种,但夜里却有敌人来,悄悄在田中撒下稗子的种籽。到长苗吐穗後,田主的仆人发现後便觉奇怪:放下去的明明是麦种,何来长出稗子呢?田主倒是精明的,知道这是仇敌的作为。
这不是一个凭空虚构的比喻,原来在第一世纪,确实有一条法律,严禁在别人的麦田中撒下“另类种籽”,因为这是当时的人用来对付仇家,摧毁别人田地生产的毒计之一。仇家撒下的,可能是一种裸麦,外表跟麦子十分相似,但籽粒却瘦削而缺乏营养,没有食用价值,而且长苗吐穗後,会跟麦子的根盘缠连结。要拔掉它吗?连麦子也不保,足以弄得对方血本无归。当时的人很明白耶稣讲这比喻的意思。稗子,是仇敌恶意攻击的结果。但当仆人问要不要把稗子拔掉,田主却有精明的判断,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拔稗子,麦子也会长不成的;因此田主不立刻对付稗子,反而任它生长。只是他心中有数,嘱咐仆人到收割的时候,先拔出稗子丢到火中烧掉,才收割麦子。稗子虽然看似可以多长一点时间,但最终的命运仍是被拔出烧毁,不会有半点存留价值。